English

“那”与“哪”的区别及其他

2000-05-18 来源:光明日报 宋玉柱 我有话说

毛泽东同志60年代发表过一篇著作:《人的正确思想是从那里来的?》有的年轻同志不明白这里的nǎ为什么写作“那”,就提出疑问。这对于现在50岁以下的人确是个疑问,因为他们不了解“那”和“哪”的姻缘。

在早期白话文中,是没有“哪”字的,那时只有“那”;也就是说“那”既读nà,也读nǎ。例如《红楼梦》第八回写黛玉讽刺宝玉和宝钗时,对雪雁说的一段话:“谁叫你送来的?难为他费心。那里就冷死我了呢!”这里的“那”就读nǎ,相当于现在的“哪”。

由于有这层“姻缘”关系,所以有时,有些年纪大的人,还会把“哪”写作“那”。这从传统的角度看,不能说是别字;但从现代规范化的角度说,却是应该把“那”改为“哪”的,这是因为现在“那(nà)”和“哪(nǎ)”已有了明确分工:前者作为指示代词,只表远指,不表疑问;后者作为疑问代词,只表提问。查《现代汉语词典》,在“哪”字后用括号括一“那”字,就是表明今天“哪”已取代了往日的“那”(nǎ)。

无独有偶。汉语中原来也没有“厉害”一词,应用它时就写“利害”。比如你要说:“凤姐这个人可lì害了”,其中的lì一定写作“利”。这也是一种传统的写法,直到现在《现代汉语词典》在“厉害”词条下,还注明“也作利害”。其实,我觉得这个“也作”是可以取消的。因为在今天,“厉害”和“利害”已经有了明确的分工:“厉害”是“难以对付和忍受,剧烈;凶猛”,而“利害”则是“利益和损害”。两者可以说是泾渭分明。如果还用“利害”表达“厉害”的意思,就容易造成误解。奉劝年纪大的老先生,不要再这样用“利害”一词。

与上述有一定关联但又有区别的现象是:“树荫”和“树阴”。以往人们都写“树荫”,比如“林荫大道”。但1986年重新公布的《汉字简化总表》规定:“阴”代替“荫”,所以“树yīn”“林yīn大道”中的yīn都该写作“阴”。“荫”只读yìn,例如“这屋子里很荫凉”。

这些现象往往容易使人弄混,我们在写作时不可不注意分辨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